您所在的位置:

首页 > 工程案例

从企稳到回暖!五大点分析2023年陶瓷行业值得期待

发布日期: 2024-08-10 04:09:46 来源:工程案例

  三年疫情,期间地产暴雷、需求萎缩,天然气飞涨,能够说是举步维艰。尤其是“动态清零”下的层层加码,让陶瓷人雪上加霜,经历了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至暗时刻。

  经过春节、元宵两大节日的考验,困扰已久的疫情“神秘”消失,与此同时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如春潮涌动,伴随着从南到北元宵节绚丽的烟花,那个喧嚣嘈杂、人流如织的场景似乎又回来了。

  先来看一看市场。2022年,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1.6%,房企对瓷砖产品的需求大幅度地下跌,最后导致陶企大面积停窑限产。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包括陶瓷行业在内的诸多实体经济,几乎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,因此,去年底中央高层“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持产业”的最新表态,无疑是一针强心剂,为房地产回暖树立了信心。随后,限购令的松绑、利率的下调等一系列利好政策,让全社会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充满期待。

  伴随着房市的向好,瓷砖市场走出低谷,日渐回暖同样令人期待。庞大的刚需、改善性住房、旧屋翻新、新农村建设等都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需求。2023年的陶瓷市场,从企稳到回暖,需要陶瓷人一点一点去拼、去抢。

  再来看一看产品。如何在有限的“蛋糕”中抢得最大的份额,引领潮流的新品是不可或缺的利器。陶瓷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已将最大、最小、最厚、最薄、有釉、无釉和各种仿石、仿木、仿皮、通体等几乎玩了个遍,即便是头部企业也很难有什么革命性的创新产品。

  但是,在产品细节的把控上,却是永无止境。色彩、图案、纹理、质感、光泽等表面功夫考验的是企业炉火纯青、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与时代同频,引领消费时尚的高阶审美。于细微处见真章,比拼的不单单是企业的装备技术,还有设计师的审美趣向和对消费潮流的洞察与把控。

  岩板成了标配,抛釉砖、仿古砖已是大路货,瓷片进阶为中板。2023年的瓷砖市场,大概率不会有新的品类、革命性的创新产品出现。但新的产品、新的概念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层出不穷。岩板、抛釉砖、仿古砖、中板仍将是市场主流。谁的品控更好、花色更新、价格更低,谁将受到市场的青睐。

  接下来看看渠道。过去两年,工程业务带给陶瓷行业的伤害最大,有陶企因货款回收难出现停产讨薪风波,有陶企因房企暴雷一年亏掉几十亿,更多的陶企则因工程业务占比较大而陷入巨额亏损的困境当中。

  2023年的工程业务还做不做?当然要做,毕竟这是目前行业最大的一块“蛋糕”,但要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,要敢于向房企的霸王条款说不,要远离财务情况不好、回款难的房企,要多抓央企、头部房企和政府部门的工程建设项目,将市场风险控制到最小。

  2023年,最值得期待的渠道仍然在C端。虽然终端卖场冷冷清清,甚至许多城市出现了关店潮,二三线品牌的终端店面日渐稀少,但头部企业、新锐品牌的渠道拓展与店面建设一直未曾停歇。开新店、上新品、办活动,仍然是厂家和经销商主流的营销手段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讲,店面数量、店面面积基本与终端零售额相匹配。就看谁的终端渠道铺得更多、店面装得更好、产品更具竞争力。与此同时,小B、整装、互联网家装均表现抢眼,密缝铺贴、整体交付正成为头部品牌和二三线品牌的分水岭。越有实力的企业越能够跳出价格战的泥淖,以整体的品牌优势、系统优势、服务优势获得高端客户的喜爱。

  然后看一看产区。2022年,广东产区因天然气价格飞涨,导致其停窑率比其它产区要高。2023年,广东产区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,陶瓷市场的竞争,既是品牌、产品之间的竞争,也是产区之间的竞争。行业经过多轮洗牌,中西部及北方产区一批头部公司发展迅猛,正快速蚕食广东产区的中低端市场。

  此外,由于全国“煤改气”不统一,再加上土地、原料、能源、人工、物流等方面的因素,各产区成本差异较大。更多的订单、客户将向流向成本洼地,广东陶企在全面完成“煤改气”之后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成本压力。

  最后看一看竞争。虽然行业利润率不断探底,但2023年的陶瓷市场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。厂商争夺市场占有率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价格战。北方产区宽窑大线带来的大产能,使其在中低端市场更具竞争优势,那些产能不大、成本高企、品控一般的老旧生产线将被淘汰出局,一线品牌面临二三线品牌的全面包围,二三线品牌则面临一线品牌的降维打击。在产能严重超过标准而又成本悬殊的背景下,新一轮的价格战将无比惨烈。